• 设为首页
  • 工作邮箱
点亮全运映齐鲁 --- 淄博供电公司新闻中心 远德亮
2009-08-13 14:18 来源: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华北监管局济南监管办公室

Aa

字体:
|
|

点亮全运映齐鲁

淄博供电公司新闻中心 远德亮

从山东省申办十一届全运会成功那一刻起,淄博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就开始为之努力,全速加快电网建设,确保体育场馆供电,并喊出了“用责任点亮全运梦想,让精彩辉映齐鲁大地”的心声。而随着全运会足音的临近,他们更是在“安全供电助和谐全运”活动中,挥洒着汗水与信心,一步一个脚印走来。

历练:再苦再累只为梦想成真

6月12日中午1时,在高温与烈日下,淄博供电公司220千伏烯化线建设工程项目经理胡新军刚刚放下饭碗,就指挥着施工人员爬上了30米高的塔顶继续工作。

“这条线的建成,是淄博电网南北开环运行的关键,成功开环后,淄博电网的供电能力将大大增强,为全运会供电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所以无论如何要抢在本月中旬竣工送电,一分钟都不能耽误。”

从6月下旬起,十一届全运会的部分项目预赛就将在淄博的三个区域和多个优育场馆举行,届时,那里将是一片欢乐的海洋,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目光。为全运会保电,也同样凝聚着淄博供电人太多的心血,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支撑着每一个电网建设人员。

由于220千伏烯化线周边是闻名的化工区,大小化工企业星罗棋布,既要考虑化工生产安全,又要为输电线路安危着想,设计人员几十次往返于这里的山坡、沟壑、村庄和厂矿,经历了14次设计和验证,仅不同的杆位图就先后变更了8次。

“除于路径和节地考虑,有些换塔只能建设在山顶、陡坡上,每个基础需要的60方混凝土,几乎都是我们用肩扛手抬的方式运上去的,手磨破了,肩压红了,但没有一人叫苦。”胡新军指着已经高高耸立的数十基铁塔充满了自豪。

一条弯曲的小路通向一座厂房,小路的一侧是深达20余米的山沟,另一侧则相对平整,几名施工人员正在那里挖着4个直径0.9米的深坑,支起的辘轳转动着向上提土。外人不知道,这块平整地和路另一侧属于同一条山沟,只是用各种建筑垃圾填埋了起来。

“这里要建设14号塔,为了线路和供电安全,要在这些垃圾上为铁塔四个脚挖21.8米深的坑,再用混凝土浇铸成桩。胡新军说:“我干了26年电力建设工程,遇到这么难、这么深的灌桩还是第一次。”为了挖出这4基桩坑,8个人轮流上阵,日夜兼程,用风镐、风钻一点点把坑底的建筑垃圾、石块、混凝土块等辗碎后,再一筐筐的提上来。

淄博供电公司副总经理朱薪志介绍:“像这样为全运会供电服务的电网建设项目非常多,每个项目的实施对工期、质量和安全等要求都特别严,每个环节、每道流程、每次施工对供电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历练,也是一次蜕变,但只要能确保全运会安全供电,大家都在倾心尽力,无怨无悔。”

6月24日,按照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批复的方案,淄博电网提前开环运行。

坚守:有了电全运会就来到了家里

7月1日傍晚,当一群和平鸽在空中展翅飞翔,当U20和U16的足球队员在赛场上激烈拼搏时,淄博供电公司张店供电部主任王新孚正和员工们在各个配电室、变压器间不间断地巡视着设备。

21时30分,在淄博赛区举行的第一场足球测试赛临近尾声,王新孚才给妻子发了一条短信:“保电非常成功,过会儿我回家吃饭。”作为这次现场保电负责人,王新孚说,“就像我自己也站在了赛场的起跑线上一样,只要发令枪响,就要全力以赴,不能让供电出现任何一丝闪失。”

坚守,这样一个朴实的字眼,在淄博供电人那里得到了尽乎完美的体现。在为淄博体育中心供电建设双电源时,由于场地条件限制,很多又粗又重的电缆交叉敷设,施工设施也多。有一次,工程施工负责人宋增祥发现,一段电缆的外皮被设备的边角蹭破了,他急的差点哭出来,从此后,不管电缆施工到多晚,他都要一直守在现场,让工作达到完美。“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日,10天不到就瘦了好几斤,有一次他急需到别的场馆供电现场工作一天,中午都要抽空回来看一下。”施工人员这样说老宋。

在保供电的岗位上,还有这样一群人。每天清晨开始,他们会走街串巷,检查着电杆上的线路、墙上的表箱,时不时还要停下步子来询问居民有什么用电难题,并上门为他们维修。7月5日晚上10点,淄博高新区马店村79岁的老人齐学芝因用热水器烧水时,误致二级保护器掉闸,一个电话打到电力服务热线“95598”,不到5分钟,驻守在这里的高新区供电部石桥供电所农电工王鹏就上门维修,并指导齐学芝正确使用热水器。

高新区供电部主任孙志远说:“相对来说,大部分市民仍只能通过电视来观看全运,享受全运,保障他们按时收看,提供可靠电力供应,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为此,淄博供电公司在全运会期间,安排1600余名员工进驻各居民社区、村镇,随时接受和处置故障报修。在每天的用电高峰时段,“95598”电力服务热线将启动最高级别应急预案,实行“增班备班”制度,及时接受客户咨询和报修。另外,全市还有92支抢修队伍随时待命,不让市民错过每一个全运会的精彩瞬间。

“有了电,全运会就来到了俺家里,太感谢你们了。”刚搬到新房里,还没来得及拉电,“体育迷”薛忠民正为无法观看全运会节目而懊恼时,高新区供电部的服务人员就主动上门服务,一天时间把电送到了他家里。

责任:闪光灯下看不到的身影

“电气化铁路的电力保障太重要了,你们保电人员太辛苦了。”7月4日夜间10时,当淄博供电公司输电工区主任杨春雷和员工颜炳辉等巡视线路到220千伏冲铁线时,驻守在这里的胶济电气化铁路气电负责人对他们这样说。

胶济电气化铁路是贯穿山东的交通主动脉,在运送运动员和观众等方面作用巨大。为确保供电万无一失,淄博供电公司输电工区的100余名员工日夜在2000余公里的线路间穿梭。

7月的玉米地、果树林里蚊虫肆虐,密不透风,闷热难耐,巡线人员却顾不上这些。“咱都是这届全运会的东道主,保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是我们当前最重要的大事,再难再苦也绝不能出现任何疏漏。”杨春雷在动员会上这样对保电人员说。从4月份起,他们就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保电工作中,不断开展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演习,并制订了详尽的保电方案严格落实,从那时起,保电人员就主动取消了年休假和大礼拜制度。

“任务重,工作量大,人人肩上有责任,谁也顾不上休息了。”输电工区党支部书记姚光森爱惜地评价他的员工。在保电期间,220千伏重要线路巡视周期由一月1次改为一月4次,对交跨胶济电气化铁路的28基杆塔全部安排专人24小时不间断看护。一支由输电工区和全运保电志愿者、专业施工队伍等共200多人的全运保电队伍全天候穿行在各条线路上。

“去年为奥运保电,今年为全运保电,我参加工作30多年,一下子遇上了两次这样大规模的保电行动,感到无比光荣、责任重大。”59岁的巡线员工张思武每天都要冒着酷暑、风雨进行巡线,但他为参与全运保电感到特别自豪。

责任,是淄博供电公司保电人员最常说的一个词语,而他们所做的一切,也把“责任”这两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当观众醉心于精彩赛事时,大家不会听到他们的喝彩声,那时的他们正在山川田野间巡视着线路;当现场闪光灯频频亮起时,也同时照不到他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正为设备运行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当运动员们用拼搏赢来一块又一块金牌时,淄博供电公司的保电人员,正在另一个赛场上,用责任、汗水与心血争夺着一块保电的“金牌”。

“保电有我,全运有我。安全电力,和谐全运。”这是他们共同的梦想和心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