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大于天,生命重于山。国家电网公司毛伟明董事长多次指出,要守牢安全生产这一“生命线”。作为特超高压主网架管理单位,国网山东检修公司纵深推进“高水平专业化检修公司”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最”的意识,坚持“不出问题就是硬道理”,在人员、管理、设备等方面大力投入、严格标准,从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的角度,牢牢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切实筑牢“走前列、做表率”的坚实基础。
在责任落实上发力,强化守牢“生命线”的主动性。安全生产最突出的风险因素在“人”。检修公司同步抓好责任闭环和意识提升,坚持党员带动、全员联动,推动安全责任深化落地,切实管好“人”这个关键。拧紧责任链条。修订覆盖全员全岗的安全责任清单,纳入年度教培计划和《安规》考试,建立对基层单位的安全责任落实常态化检查机制,开展生产管理人员书面安全述职,严格履责过程的管控考核,不断拧紧“知责、履责、督责、问责”的安全责任链条。筑牢安全意识。用好“反违章”这一抓手,深入开展“双无”(无违章班组、无违章员工)创建,综合运用“四不两直”、专业联合等多种督查方式强化反违章高压态势,落实正反双向激励;结合将各车间风险管控汇报纳入公司早调会、管理人员常态化列席班组安全活动等措施,持续筑牢“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突出示范引领。深化“党建+安全”实践,策划“支部书记讲安全课”等活动;将安全生产纳入党员党建责任清单,将反违章、隐患治理、安规成绩纳入党员量化积分,结合党员违章顶格考核、过硬支部创建“一票否决”等措施,充分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良好安全局面。
在机制构建上发力,强化守牢“生命线”的系统性。夯实本质安全基础,重点在于建强保证体系。检修公司聚焦防范交直流混联大电网风险和现场作业风险,全面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措施。把握关键要素,筑牢大电网安全防线。深化特高压高标准运检,组建10个专家团队,开展特高压设备全寿命周期问题梳理,对特高压设备缺陷每周在公司层面调度并提高一个等级处理;构建特高压变压器状态评价模型,推动潜伏性隐患的智能评估。严防系统关联风险,深入实施直流核心设备隐患治理,积极承接华北电网系统保护建设,加强电网安稳控制系统管理,严防因保护通道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确执行策略。推行标准管控,筑牢现场安全防线。融合31项安全文件、编制《作业现场全流程标准化管理办法》,为一线做好现场安全管控提供简明清晰的依据。制定133项关键风险点典型模板,对所有工作票执行关键风险点许可程序;落实对全部作业现场的视频监控。深化安全管理APP“e现场”应用,结合防疫等要求开发“健康码”读取、违章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前端现场管理”与“后台数据分析”交互联动。通过规范措施的落实落地,“安全流程标准化+风险预控模板化+人员管控信息化”的三位一体现场安全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在智能运检上发力,强化守牢“生命线”的效能性。“十三五”以来,检修公司先后接管特高压“五交四直”工程,特高压设备规模居国网系统同类企业首位。面对网架结构、管理特性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检修公司坚持“智能化大数据管理”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智能运检建设,不断提升电网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深化输电运维“两个替代”。加装可视化装置1.71万套,实现可视化线路全覆盖,以可视化替代线路通道人工巡视。装备各类无人机134架、配置率达到近每百公里线路1架,实施国网首例无人机全线自主巡检;2020年将完成所辖线路无人机巡检全覆盖,其中自主巡检覆盖率50%,以无人机替代线路本体人工巡视。推广变电站在线智能巡视。完善变电站机器人、在线监测、辅控等前端采集装置布点,构建以远程监视系统、主辅监控系统、在线监测系统为支撑的在线智能巡视系统。2019年,已在12座500千伏变电站完成自动巡视试点建设,人工例行巡视周期延长一倍;建成沂南站国网首套换流变在线智能巡视系统。2020年,将实现特高压主变(高抗)、换流变在线智能巡视全覆盖,500千伏站覆盖率80%。同时,进一步推动智能运检的融合升级,依托智能运检管控平台和管控中心,持续深化智能运检集约化管理,全面打造“电网运检新高地”。
在应急保障上发力,强化守牢“生命线”的敏锐性。应急管理是保障大电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检修公司坚持将应急管理作为重要日常工作,全面统筹抓、突出重点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确保大电网安全万无一失。做好“全灾种”应急处置准备。动态修订公司总体应急预案和27项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应急角色分工卡”,细化落实信息沟通和协同联动机制;结合迎峰度夏工作全面开展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等20项专项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及时响应、高效处置。做好“全方位”消防安全保障。完善硬件设施保障,全面完成主变消防改造,加快推进特高压站消防运维楼建设、消防水池和事故油池扩建等重点工程,落实消防车、消防官兵24小时驻守特高压站。定期更新特高压站周边水源和消防力量分布图,协同消防部门常态化开展实战演练。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选取试点特高压站,力争通过“企业出资建设采购、消防部门专业管理”的模式,在特高压站外建设专业消防站,率先打造消防管理政企合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