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家电监会的部署,确保山东省电力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安全有序供电,济南电监办于6月23日对山东省发、供电企业发出《关于开展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及防汛检查的通知》(济电监供〔2006〕16号),并于7月20日至7月23日组织开展了山东电力迎峰度夏及防汛检查工作。
此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是:电力企业贯彻落实国家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加强迎峰度夏和防汛工作组织领导及安全生产管理情况;电网优化调度措施的制定情况;电力企业迎峰度夏及防汛应急预案的制定及演练情况;电力企业防汛物资的准备情况;重点区域防汛措施落实情况;重点电力设施、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维护情况。
检查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自查阶段(6月25日-7月15日)。山东省各发、供电企业自行组织对所属设施和生产场所安全生产、迎峰度夏和防汛工作进行自查、自纠,并报送书面总结材料。
第二阶段,召开山东电力迎峰度夏及防汛调度会议(7月20日)。听取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华电国际、华能山东分公司、国电山东分公司、山东鲁能发展公司电力迎峰度夏及防汛工作情况汇报,并邀请省经贸委、省安监局有关领导参加。
第三阶段,重点抽查阶段(7月21日-7月23日)。对山东省重点用电城市、枢纽变电站和重点发电厂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抽查阶段的工作共分二组进行,聘请电力专家4人参加。第一组检查淄博供电公司、潍坊供电公司、华电国际潍坊电厂、超高压公司500KV益都变电站。第二组检查济南供电公司、济宁供电公司、泰安供电公司、华能山东分公司济宁电厂、超高压公司500KV济南站。在对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采取了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察看现场、拨打值班电话等形式,重点检查了各单位调度机构、物资仓库、水库、贮灰场等场所,向各单位反馈了检查结果和整改意见。
一、总体情况:
从检查情况看,山东电力企业认真贯彻国家、省迎峰度夏电视电话会议和电监会关于迎峰度夏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对迎峰度夏及防汛工作十分重视,应对高峰负荷、防大汛、抢大险、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工作比较充分,做到了组织健全、职责明确、层层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完善到位。
(一)注重优化调度措施,加强厂网协调,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面对不断增长的用电需求,各发供电企业超前做好负荷预测,制定了迎峰、避峰、错峰方案和措施,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强化调度管理,统筹各类用电,指导电力用户特别是用电大户科学、有序用电。电网企业合理安排机组运行方式,发电企业严格服从电网统一调度,按照调度指令安排运行方式,从运行操作、检修维护、煤炭供应等方面制定了技术措施和保证措施,确保机组稳发稳供。
(二)不断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抽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国家有关防洪、防汛法律法规,学习贯彻各级政府2006年迎峰度夏工作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提高认识,强化未雨绸缪的安全防范意识。成立了以行政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迎峰度夏和防汛工作各级责任分工。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值班岗位的检查和考核,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认真做到“人员、措施、工作”三到位。
(三)编制了较为齐全的迎峰度夏及防汛工作预案,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演练。
各企业根据今年迎峰度夏及防汛整体形势及特点,结合本单位实际,编制了防暑降温、应对洪水、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及电网异常、设备事故等方面的各项预案。在用电高峰和汛期到来之前,结合本地区特点,相继组织了规模不同的迎峰度夏和防汛演习,对演习暴露的问题进行了整改和完善。7月7日,山东电网在青岛举行了迎峰度夏联合反事故演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落实防汛物资,为抗洪抢险提供保障。
各企业均有专职部门管理防汛物资,防汛物资由专门仓库分级保管和存放,做到定点存放、保管发放流程畅通。建立了物资管理帐卡,各类防汛物资实际数量与帐卡基本相符。能够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清点,对数量不足的防汛物资及时补充。对防汛的重点部位加强了防汛设施的安装和维护工作。
(五)扎实开展安全检查,加强重点设备的运行监视和维护,消除事故隐患。
各企业今年以来通过春季安全检查、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月活动、迎峰度夏和防汛自查等一系列专项检查活动,及时查出各类设备缺陷及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落实了有效防范措施。针对夏季高温、雷雨、大风天气和设备长期高负荷运行的特点,加强了对重点部位和设备的巡回检查力度,做好所辖设备的特巡、测温、缺陷处理等工作,夯实了安全生产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迎峰度夏及防汛预案仍不完善,预案演练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检查发现各企业虽然都制定了迎峰度夏和防汛预案,但预案编制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预案演练的实效性仍需增强。如:部分企业迎峰度夏演习结束后,对演习所暴露的问题尚未整改,个别企业仍未组织开展相关迎峰度夏和防汛预案的演习。
(二)物资储备不够齐全,部分重要设施或器材缺乏有效检验。
检查发现各企业防汛物资储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遗漏,如一些企业未准备充足的沙袋,一些企业防雨保护用具不完备,无雨衣、雨鞋等。发电企业的煤炭储备量偏低,有的厂现有存煤只能维持三到五天。部分企业重点设施特巡、测温及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等记录笼统或不全,个别企业大多数防汛物资和器材都是临时补充的,缺乏必要的检查和试验,不能保证随时投入使用。特别是仓库内潜水泵无2006年试验记录和试验标签的现象在各企业中比较普遍。
(三)气象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准确。
检查发现多数企业对本年度高温、降雨天气分布情况特别是对影响本地区的暴雨、台风、洪水等重要气象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与当地水利、气象部门的沟通不够及时,没有形成常态机制。
(四)人员力量及人员素质薄弱,达不到预防事故、确保安全的要求。
通过现场拨打防汛值班电话,发现各企业普遍存在值班人员对防汛预案了解不全,回答防汛措施不全面的现象。部分企业还存在值班员脱岗或串岗现象,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500KV变电站每班只安排4名运行值班员,重要电力设施缺少必要的安全保卫措施和保卫人员,存在安全防范隐患。
三、整改意见及建议:
(一)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细化迎峰度夏及防汛各项预案,提高各项事故预案编制的可操作性和实战性,进一步加强预案演习,确保演习效果。
(二)进一步补充迎峰度夏和防汛各类物资,优化物资储备结构,加强重点器材的定期检验。
(三)改进技术措施,增加人员力量加强重要电力设施安全防范工作;对安全检查、事故演习发现和暴露的各部位、各设备的具体问题扎实搞好集中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四)加强汛期全员培训和反事故演练工作,提高全员防汛知识和快速反应能力,抓好汛期值班,严肃值班纪律,强化重大汛情报告制度。
(五)建立和完善同水利、气象部门常态联系和沟通渠道,及时掌握重点气象信息,并提前做好应对工作。